|
|
|
| | | | | |
| | 书名:素书谋略全本 | | ||
| | 作者:(汉)黄石公 | | ||
| | 定价:32.8 | | ||
| | 页码:375 | | ||
| | 装帧:平装 | | ||
| |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 | ||
| | 一句话推荐:古读此书可做帝王师;今读此书,经商可富甲天下,从政可位极人臣 | | ||
| | | |||
| | | | ||
| |
| | ||
|
| 《素书》相传为汉代黄石公著,是一部类似“语录体”的书,集中体现了黄石公的人生智慧和处世之道,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全书主要包括五个方面:阐述道、德、仁、义、礼五位一体,密不可分的思想体系;阐明依据“俊、豪、杰”三种不同才学的用人原则;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提出了如何加强个人修养;总结安邦治国的经验;阐述了智慧的处世之道。 本书对《素书》原文作了精心的注释、翻译、阐发,输通俗化。同时,通过大量古今中外的事例,对书中所阐述的相关观点进行了形象的说明。通过阅读本书,普通人可以提高自身修养,从政者可以加强自身从政能力,企业经营者则可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片各得其所。 | |
| |
黄石公,齐国人(今山东淄博)。据宋人罗沁《四皓辩》记载:黄公石,又名夏黄公,姓崔名广,字少通。因避秦时苛政暴,曾隐居湖北谷城黄石涩世称“黄石公”。后又在太湖夏黄修道,故曰夏黄公,简称“黄公”。黄石公逝代专门研究兵法的大学士。《吕氏春秋》中“论威”“决策”“三略”等诸篇兵法,都出自黄石公之手。 文慧,39岁,最早毕业于北大中文系。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数年后,于2008年从中科院心理学专业毕业。 | ||||
| |
|
|
|
原始章第一 原始章(一):顺天而行,以道为本 原始章(二):仁义处世,为人根本 原始章(三):有礼有节,万事可为 原始章(四):五德俱全,人生圆满 原始章(五):审时度势,万事了然 原始章(六):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原始章(七):掌握五德,终成大器 正道章第二 正道章(一):人中之俊,得众之心 正道章(二):人中之豪,行为仪表 正道章(三):人中之杰,行为端正 求人之志章第三 求人之志章(一):绝嗜禁欲,所以除累 求人之志章(二):学会自省,少犯错即是进步 求人之志章(三):洁身自好,远离灯红酒绿 求人之志章(四):避人所讳,成熟应对 求人之志章(五):博学多问,知识总会有用处 求人之志章(六):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求人之志章(七):恭俭谦约,所以自守 求人之志章(八):深谋远虑,看清前景 求人之志章(九):人尽其用,帮手多了路好走 求人之志章(十):仁厚对人,总有妙处 求人之志章(十一):量才使用,效率最大化 求人之志章(十二):瘅恶斥谗,明察理智 求人之志章(十三):推古验今,覆辙不可重蹈 求人之志章(十四):通达机变,善于揆度 本德宗道章第四 本德宗道章(一):忍一时辱,成一世功 本德宗道章(二):乐善好施,大道所为 本德宗道章(三):明察秋毫,参透人生 本德宗道章(四):知足常乐,繁华奢侈莫强求 本德宗道章(五):苟得之物,须臾便无 本德宗道章(六):贪鄙害人,为祸不浅 本德宗道章(七):自恃过高,难以成事 本德宗道章(八):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本德宗道章(九):自私自利,害人害己 遵义章第五 遵义章(一):内明外晦,不显聪明才是真聪明 遵义章(二):谨慎言辞,祸端容易从口出 遵义章(三):朝令夕改,法度不力无人肯服 遵义章(四):学会不怒自威 遵义章(五):人才可贵须爱护 遵义章(六):忘记尊人者难成事 遵义章(七):领导有番小心离心 遵义章(八):公事公办,用人之道 遵义章(九):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遵义章(十):重诺重赏,人人归心 遵义章(十一):贵而忘贱者不久 遵义章(十二):用人用真心,强留终难得 遵义章(十三):无所凭恃者难成大事 遵义章(十四):暴敛惹人怨 安礼章第六 安礼章(一):不舍小过易生怨 安礼章(二):积善成德终有报 安礼章(三):安在得人,危在失士 安礼章(四):安贫乐道,人生不苦 安礼章(五):上下齐心,同心同力 安礼章(六):大家风范,懂得敬人 安礼章(七):自知者明,自知者信 安礼章(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安礼章(九):乐得贤者,珍视人才 安礼章(十):深厚底蕴,万事有得 安礼章(十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安礼章(十二):凡事都需脚踏实地 安礼章(十三):治国之道,天下民为重 安礼章(十四):重视根本,建功立业要谨慎 安礼章(十五):居安思危,消除祸患 安礼章(十六):同智相谋,宜居中调停 安礼章(十七):同贵而相害,扰乱之象 安礼章(十八):同道互助,共同语言才好合作 安礼章(十九):顺势而行,世事皆可为 附 录 《素书》全文 | |
| |
| |
弗兰克终生还债的道义 《素书》中说道:“义者,人之所宜。”黄石公认为合乎情理的行为就叫做“义”。先贤孟子也说过:“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相对于“仁”来说,“义”更应当被看做一种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我们常常说的“义”有正义、道义、义气的意思。在漫长的历史当中,无数人用自己的努力乃至诠释了何谓“义”。而近代一个名叫弗兰克的人,则用半生的光阴和辛苦告诉了人们什么叫做道义。 20世纪初,一位意大利裔的美国人弗兰克经过数年的努力,终于筹措到足够的资本,开办了一家小银行。然而,天不从人愿,一次意外变故使弗兰克的银行破产了。无数储户在一瞬间失去了他们所有的存款。 就在这个时候,弗兰克作出了一个关乎他一生的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债务。 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呢?它意味着弗兰克以后赚的钱都要还给因为他的银行破产而失去存款的人,而他自己什么也得不惮只能日复一日地重复这样没有实际收益的日子。 所有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对于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破产企业一旦失去偿还能力,就没有债务责任了。弗兰克如果另起炉灶或是远走他乡重新再来,完全可以凭借他的能力和累积的经验过上富裕的生活。即使他不再经商,也完全可以无债一身轻地过自己安闲自在的小日子。 但是,弗兰克没有贪图一时的轻松,他认为,因为银行的破产使储户们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所以自己在道义上是有责任的。当初那些储户是多么信任他,把他们的养老金、准备给子女的教育基金,甚至平时积蓄起来准备购房、开办公司的钱都交给他管理。然而因为他的原因,储户们的存款就这么没了,更有甚者还由此引发了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惨剧。为此,弗兰克坚守自己心中的道义,固执地认为:“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偿还那些钱,但是在道义上我有责任。”为了道义,为了那份愧疚,弗兰克勇敢地承担起了偿还储户存款的责任。从此,他和家人一起踏上了艰辛的还债征程。可以想象,那么大的一笔债务,对于刚刚破产的弗兰克一家来说,注定他们以后的生活不会轻松。 39年后,当弗兰克寄出最后一笔欠款时,他如释重负地轻叹道:“现在我终于无债一身轻了。”在那漫长的岁月里,那些曾经因为弗兰克的银行破产遭到损失的人可能已经忘了此事,其中有些人可能已经成为大富翁,根本不在乎30多年前的几百美、几千美了。但是弗兰克却一直没有放弃,尽管在还完所有的钱之后,他已经步入耄耋之年,但在心灵上,他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倘若弗兰克生在中国古代,他必然会得到古人的赞誉——“义”。伟大的人必然有高尚的灵魂,弗兰克在奋斗中得到了快慰,因为精神的强大而留名后世。 可以这样说,弗兰克39年艰苦的拼搏,付出的是血汗,偿还的是债务,寄出的是钱款,获得的是敬仰。他这种对待人生、对待失败的态度,告诉了世人一个道理:道义带给人的力量远远大于金钱,只有遵从“义”的指引,人才会过得心安理得。所以,不管为人处世、经营企业,还是治理国家,都应该理解“义”的内涵,遵从“义”的要求,那样才能完善自我,成就伟大的人生与事业。
|